Kaiyun(中国官网)-官方授权登录入口

苏东林院士谈电磁

  

苏东林院士谈电磁(图1)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院士说专业”特别节目中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苏东林。在她看来,电子信息类专业,如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是一个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专业,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之一。

  电磁,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刻真实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大到恒星演化抛洒出的巨量辐射,小到进电梯后手机突然变弱的信号;远到宇宙深处,近到我们身边,都有电磁的身影。什么是电磁?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能找到它?电磁干扰是如何产生的?它会影响智能汽车的“大脑”吗?坐飞机关手机,是不是小题大做?

  苏东林是我国电磁兼容领域学术带头人,她始终把国家需要作为自己研究与攻关的方向,牢记科技报国初心,她带领团队30余年来始终战斗在电磁兼容设计、测试科研攻关第一线,着力破解国家“卡脖子”难题,打破国外封锁,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电磁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小到一个开关,大到一架飞机,都利用了电磁技术。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电磁,人类社会不会走到今天。”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苏东林:科技自立自强:电磁护航,逐梦九天

  她是我国电磁兼容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带领团队科研探索30余载,为航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她被誉为“电磁女侦探”,拨云见日、抽丝剥茧,准确定位重大装备的电磁兼容故障源头;她怀揣电磁强国梦想和拳拳报国之心,年过花甲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激励年轻人们投身科学事业,勇攀科技高峰。

  她说,自己是一名一线科研工作者,更是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身兼双责,要把工作做实,围绕国家需求引领行业发展,育好人,让电磁领域“硬起来”。

  来源:环球网 在新能源汽车由“电动化”迈向“智能化”的阶段,汽车电磁兼容行业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财政局出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出品,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执行,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中心承制的科学文化教育节目《大先生》第二季《赤子之心 电磁报国》

  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我们已经习惯于将各种称颂与赞美加在老师们身上,而这背后,是老师们坚守三尺讲台、醉心于教学的默默付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独立组成版块,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三个第一,强调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她的学生徐辉告诉记者,很多年来,“苏老师在夏天一直都穿长袖,再热的天气也是如此”。原来,10多年前,苏东林在东北草原上寻找适合做电磁兼容的测试外场,因在日光下工作时间太久,被晒成阳光皮炎,并落下了后遗症。

  为此,中国青年报社、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联合9家全国性行业协会、10家高校,共同打造2022高招季“院士说专业”系列节目。

  中新网重庆4月21日电 (张旭)4月20日至21日,2024信息系统电磁交叉前沿技术与应用会议在重庆举办,会议汇聚通信网络、雷达、空间探测和电磁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就信息系统和电磁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案例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探讨。图为会议现场。

  5月18日,由中国电子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主办的《电磁科学(英文)》(Electromagnetic Science)首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据了解,该刊入选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

  手机让我们与远方的亲友保持联系微波炉快速加热食物无论身在何处,指南针都能为我们指引方向……这些日常现象背后都隐藏着电磁学 的神奇力量在最新一期《开讲啦》节目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磁兼容与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苏东林分享了“电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同频干扰暗藏隐患别不把

  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64名候选人中,有2名来自北京市的教书育人楷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和北京育英学校校长、教师于会祥。

  这是我国首架国产轻型旅客机,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00余名师生亲自动手组装而成。起飞那天,“北京一号”从北京途经青岛,飞到了上海,最后回到北京。

  #苏东林 #院士 她立志做好这件事,只为让飞行员不再牺牲!#飞行员 #电磁干扰 @抖音短视频Ka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