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造亚洲首艘核航母搭载54架舰载机满载65000吨现在咋样?
2013年8月,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刚下水,军方就高调宣布将建造核动力航母“维沙尔”号,目标直指“亚洲第一”,满载达6.5万吨,将搭载54架先进的舰载机。
设计图上,这艘航母拥有电磁弹射、核动力推进等尖端技术,性能超我们的辽宁舰。印度媒体甚至宣称:“维沙尔号将让印度海军弯道超车!
然而,现实很快打脸。印度既无核反应堆技术(破冰船用的俄制RITM-200反应堆无法满足航母需求),也买不到电磁弹射器(中美技术封锁)。美国曾提议出售退役的“小鹰”号常规动力航母,但印度坚持“国产化”,结果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
快10年过去,2022年“维沙尔”号仅停留在PPT阶段,而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已下水。印度海军参谋长无奈承认项目搁置,60亿美元预算几乎全数蒸发。
核动力航母的核心是舰用核反应堆。美国“福特级”反应堆单台功率达700兆瓦,而印度连民用核电站都依赖进口,自主研发无异于天方夜谭。俄罗斯曾推销破冰船反应堆,但因功率不足且涉及捷克技术产权,最终告吹。
电磁弹射更是“卡脖子”难题。全球仅中美掌握该技术,中国福建舰已成功应用,而美国连自家“福特级”都频发故障。印度试图求助美国,却因与俄罗斯军事合作遭拒;转向法国也未果。最终,“维沙尔”号被迫降级为滑跃甲板设计,与现役“维克兰特”号无异。
印度军费仅占GDP的2.1%(2025年约600亿美元),而一艘核动力航母造价预估超150亿美元,相当于全年军费的四分之一。为凑预算,印度政府砍掉了第三艘航母计划,转而建造潜艇。
即便砸钱,印度造船业也无力承接。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耗时20年、耗资70亿美元,期间经历三次下水闹剧:第一次是空壳,第二次无舰岛,第三次被淤泥困住。
服役时连雷达和防空导弹都未安装,舰载机更是从米格-29K临时换成“阵风”,结果发现升降机尺寸不符。相比之下,中国山东舰从开工到服役仅用6年,成本不足其一半。
印度海军长期在“航母派”与“潜艇派”间摇摆。航母象征大国地位,但现实是:巴基斯坦海军无力抗衡印度现有双航母,而面对中国,印度70万吨总吨位仅相当于中国一年的下水量。
俄乌冲突的教训更让印度清醒:现代反舰导弹威胁下,航母易成“海上活靶”。前国防参谋长拉瓦特直言:“航母是昂贵的靶子。”最终,印度选择务实路线艘核潜艇,放弃华而不实的核航母幻想。
印度核航母的失败,反衬出中国军工的稳健。中国从改造辽宁舰起步,逐步掌握滑跃甲板、电磁弹射等核心技术,003型福建舰已实现全电推进。反观印度,首艘国产航母尚未形成战斗力,便急于“三级跳”,结果技术、资金、工业体系全面崩盘。
可见,大国崛起不能靠PPT和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积累。当中国核航母呼之欲出时,印度或许只能继续在“万国牌”装备中,咀嚼昔日的雄心残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