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网)-官方授权登录入口

终于来了!歼-35首次电磁试射福建舰又有新动作战斗力大爆发

  

终于来了!歼-35首次电磁试射福建舰又有新动作战斗力大爆发(图1)

  2025年4月28日,一则来自美国“Army Recognition”网站的报道引发军事圈震动:中航工业沈阳所研制的歼-35隐身舰载机,于3月下旬在福建舰上完成首次电磁弹射起飞。若消息属实,这不仅是福建舰海试历程中的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迈入“电磁弹射时代”。

  根据公开卫星图像分析,3月下旬福建舰在渤海湾展开第七次海试期间,曾频繁进行高速航行测试。舰体在海上划出多道清晰航迹,甚至完成大角度急转弯等高难度机动——这些动作并非单纯炫技,而是为舰载机起降创造关键条件。

  航母高速航行的核心逻辑:逆风航行时,甲板风速提升可缩短舰载机起飞距离;顺风航行时,则能为降落提供额外安全冗余。福建舰的航迹图,恰似一幅“海上弹射轨道”的施工蓝图。

  作为全球第二款搭载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福建舰的技术跨越堪称颠覆性。相比传统蒸汽弹射,电磁弹射具备三大优势:

  更令外界瞩目的是,中国工程师将电磁弹射技术“移植”至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开创全球两栖舰艇电磁弹射先河。这一创新,让传统“小平顶”摇身变为“闪电航母”。

  当福建舰在渤海湾划出航迹时,太平洋对岸的福特级航母却深陷技术泥潭。美国防部2017年报告显示:福特号电磁弹射器关键故障间隔仅455次,远低于设计要求的4166次。这意味着其持续作战能力堪忧——若按每天12小时高强度弹射计算,故障概率高达30%。

  兰德公司曾尖锐指出:福特级若想达到90%的日作战可靠性,需将弹射器数量从4部减至3部。这一矛盾暴露出美军电磁弹射技术的先天缺陷。反观福建舰,3部电磁弹射器已能满足全天候作战需求,印证了“技术路线决定战斗力”的铁律。

  军事专家分析,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的技术突破,源于中国在舰船综合电力领域的厚积薄发。从055型驱逐舰的全电推进,到075型两栖舰的电力冗余设计,再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集成,中国海军正构建起完整的“电力作战体系”。

  歼-35的成功弹射,绝非孤立事件。当这款隐身战机从福建舰甲板腾空而起时,西太平洋的军事天平已悄然倾斜。

  这意味着福建舰战斗群可将防线外推至第二岛链,直接威胁关岛基地。更值得警惕的是,中国海军正构建“电磁弹射+隐身机+高超弹”的作战闭环,这恰是美军“分布式杀伤”概念的克星。

  展望未来,004型核动力航母的亮相将彻底补齐中国海军的远洋短板。当核动力+电磁弹射+隐身舰载机的组合成型时,中国海军将真正具备“全球存在、全球到达”的能力。

  福建舰的成功,绝非偶然。从电磁弹射器到中压直流电系统,从舰载机适配到作战体系构建,中国海军展现出一整套系统工程能力。

  这些技术突破,使福建舰的舰载机日出动架次达到160次,超越尼米兹级航母的120次,直逼福特级的180次(理论值)。更关键的是,中国工程师通过模块化设计,使电磁弹射系统适配性大幅提升——未来可快速移植至076型舰、甚至民用豪华邮轮。

  当福建舰在渤海湾划出弹射航迹时,一个新时代已然开启。从滑跃起飞到电磁弹射,从近海防御到远洋攻防,中国海军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写全球海洋秩序。而歼-35的腾空一跃,不过是这场变革的序章。Kaiyun官网登录Kaiyun官网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