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网)-官方授权登录入口

福建舰还会进行海试吗 接近服役尾声

  Kaiyun入口网址福建舰还会进行海试吗!2025年5月21日,中国海军的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迎来了第8次海试。这次海试标志着福建舰在下水近两年后的又一个重要测试节点。与以往不同,这次海试得到了央视等官方媒体的广泛报道,表明福建舰正在经历交付服役前的关键过渡期。海试仅过了六天后,军迷们拍到了福建舰返回江南造船厂的画面,引发了外界对于这艘新旗舰是否已经完成核心测试、准备进入正式服役的猜测。

福建舰还会进行海试吗 接近服役尾声(图1)

  根据公开数据,福建舰自首次海试至今,已累计完成8次海试,总时长达到117天。这一周期远超辽宁舰和山东舰,也超过法国“戴高乐”号航母。考虑到福建舰搭载了中压直流电磁弹射、舰载机弹射起飞、三条弹射跑道及全数字化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先进技术,长时间的海试显得更加合理。

福建舰还会进行海试吗 接近服役尾声(图2)

  尽管第8次海试时间较短,但技术信息丰富。通过返港前的航拍画面可以看到,福建舰舰尾降落区附近留下了大量黑色轮胎痕迹,表明舰载机进行了大规模拦阻降落操作。由于舰载战斗机无法自行滑跑起飞,其唯一的起飞方式便是通过电磁弹射系统。因此,福建舰在这次海试中顺利完成了舰载机的完整弹射起飞与拦阻降落操作。虽然停靠在舰面上的歼-35、歼-15T以及空警-600仍然是模型,但结合最近媒体报道,推测这些舰载机的实机已经全面完成了地面与平台的弹射测试,正在进行与舰载平台的进一步融合。

福建舰还会进行海试吗 接近服役尾声(图3)

  福建舰的设计象征着中国海军航空母舰技术的飞跃。作为全球第二艘、亚洲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采用了中压直流电磁弹射系统,该系统相较于美国“福特”号的中压交流系统,在稳定性、功率密度和维护周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据央视军事频道报道,该系统能够在一天之内支持270到300架次的舰载机弹射作业,相比传统蒸汽弹射系统提高了近一倍,相比滑跃起飞的航母效率提升了五倍。

福建舰还会进行海试吗 接近服役尾声(图4)

  舰载机方面,歼-15T作为一种重型多用途战斗机,配合电磁弹射后可以实现满油满弹的起飞,极大提高其打击半径和载荷能力。歼-35隐身舰载机相比F-35C拥有更优的隐身性和机动性,能够在争夺制空权以及执行深入敌后任务时提供更强的支持。空警-600预警机将首次搭载福建舰,取代了滑跃起飞航母无法搭载固定翼预警机的不足。空警-600具有超过500公里的隐身目标探测能力,能够与歼-35、歼-15T等舰载机协同作战,形成完整的战术打击网络,从而提升福建舰的作战效能。

  从舰体规模来看,福建舰排水量超过8万吨,飞行甲板设计合理,可搭载80架以上的各型舰载机,其作战群规模可以与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媲美。设计上,福建舰配备了三条独立的电磁弹射器和三部升降机,实现舰载机起降与调度的并行操作,显著提升了舰载机的出动效率。舰岛结构经过优化,集成度大大提升,为未来安装新一代舰载雷达和指挥控制系统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目前,福建舰的舰载机平台、预警机平台已完成相关适配测试,舰体的动力系统、电磁弹射器、拦阻装置等关键设备已经完全进入成熟阶段。鉴于本次海试的时间紧凑且测试目标集中,可以推测福建舰的海试阶段已经接近尾声。如果没有意外,福建舰将在完成一次“干坞整容”后,以最佳状态投入舾装和战术训练,并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服役。

  福建舰的服役不仅代表着中国海军在航母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更标志着我国在亚太地区海权竞争中的崭新进程。电磁弹射技术的成熟将为未来核动力航母平台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而福建舰可能成为中国海军向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过渡的重要平台。一旦福建舰形成作战能力,中国的三航母编队将常态化部署在南海、东海和第一岛链地区。以歼-35隐身战机为主力的舰载航空群将具备远程打击能力,覆盖广阔海域。与美国海军的F-35C、E-2D等舰载机作战体系相比,福建舰在出动效率、预警能力、空中优势等方面具备竞争力,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实现超越。在航母舰队逐步成军的背景下,福建舰的服役将成为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的重要转折点,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洋控制,中国的“三航母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