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网)-官方授权登录入口

日本军舰突现电磁轨道炮!65 马赫弹丸曝光美军折戟项目竟被东亚国家复活?

  

日本军舰突现电磁轨道炮!65 马赫弹丸曝光美军折戟项目竟被东亚国家复活?(图1)

  一组关于日本海上自卫队试验舰 “飞鸟” 号的照片在社交媒体引发关注。照片显示,该舰尾部飞行甲板上搭载的炮塔型电磁轨道炮已拆除防护罩,技术人员正对武器系统进行维护调试。这一细节证实,日本防卫省装备厅多年来在陆基和海基测试中使用的轨道炮原型,与当前安装在 “飞鸟” 号上的装置高度相似。

  作为一艘排水量达 6200 吨的专用试验舰,“飞鸟” 号自 2025 年 4 月首次展示炮塔型轨道炮以来,便成为日本推进舰载电磁武器实用化的关键平台。据日本《海军新闻》披露,装备厅此前已完成多次关键测试:使用 5 兆焦能量将弹丸加速至约 2230 米 / 秒(6.5 马赫),并设定了 “初速不低于 2000 米 / 秒、身管寿命 120 发” 的技术目标。而根据《航空周刊》消息,“飞鸟” 号的海上实弹测试窗口原定 6 月 9 日至 7 月 25 日,尽管目前尚不确定是否已完成射击,但炮塔系统的调试进度表明试验已进入冲刺阶段。

  电磁轨道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力而非化学推进剂发射弹丸,这种设计带来了射程与速度的突破,却也伴随着严苛的技术考验。从 “飞鸟” 号甲板上可见的集装箱式发电机和电容组,就能看出这类武器对电力供应和冷却系统的庞大需求 —— 早期美国海军试验中,一套完整轨道炮系统甚至需要占据半艘驱逐舰的空间。

  更棘手的问题在于身管磨损:当弹丸以数倍音速通过炮管时,极端摩擦会迅速损伤内壁,导致射程和精度下降,甚至存在炸膛风险。美国海军曾在 2005 至 2022 年间投入巨额资金研发轨道炮,最终因无法解决能量小型化和身管寿命问题,于 2020 年代初搁置项目,转而将相关技术应用于常规火炮发射的超高速弹丸。

  在全球轨道炮竞赛中,日本面临多方竞争压力。中国早在 2018 年就被曝光在军舰上测试炮塔型轨道炮,土耳其也于近年加入研发行列,而法国、德国则在 2024 年与日本签署合作开发协议。这种国际合作背后,是轨道炮在反导、反舰和对岸攻击等领域的巨大潜力 —— 尤其是针对高超音速威胁的防御场景,轨道炮以 “动能拦截” 方式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导弹的低成本解决方案。以下为土耳其研制电磁炮视频:

  这种技术路线背后,蕴含着日本对海上力量转型的深层考量。对于空间寸土寸金的军舰而言,轨道炮的优势在于 “弹药基数大、单发热成本低”—— 与需要复杂装填系统的导弹相比,其连续射击能力在应对饱和攻击时具有独特价值。装备厅相关负责人在防务展论坛上透露,日本正与美国探讨技术合作,计划借鉴美军过去的研发经验,加速解决能量管理等核心难题。

  但技术乐观主义背后,仍有现实障碍需要跨越。除已知的工程难题,轨道炮的部署还涉及舰艇电力系统的全面升级 —— 一艘搭载电磁武器的驱逐舰,其发电能力可能需要达到常规舰艇的 3 倍以上。这也解释了为何日本选择先在专用试验舰上测试,而非直接改装现役主力舰艇。

  随着 “飞鸟” 号测试的推进,日本在电磁武器领域的每一步进展都将牵动地区安全格局。当美国放弃轨道炮研发、转而聚焦传统武器升级时,日本的坚持或许预示着海战规则正在迎来新的变革节点。而这场技术竞赛的最终走向,不仅取决于工程突破,更将受到地缘政治与军事战略的深层影响。

  俄制 30mm 机炮 “嫁接” M2 布拉德利:俘获装备改造背后的战场博弈Kaiyun官网登录Kaiyun官网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