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网)-官方授权登录入口

俄媒:福建舰是基于前苏联航母而来的就加装了电磁弹射作为创新

  Kaiyun入口网址Kaiyun入口网址

俄媒:福建舰是基于前苏联航母而来的就加装了电磁弹射作为创新(图1)

  现代海战中,航空母舰被誉为“海上霸主”,不仅象征着一个国家海军的强大实力,更是衡量海军综合战斗力的重要标志。随着科技进步和战略需求的提升,航母的作用愈发凸显,成为大国海军争夺海洋主导权的核心利器。

  近日,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首次进行海试的消息迅速刷爆了各大网络平台,吸引了全球军事观察者的高度关注。这艘新型“海上巨兽”以其强大的性能和先进的技术,引发了外界广泛热议。然而,就在这时,俄罗斯媒体发布了一则引人疑惑的报道,声称福建舰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前苏联航母,仅仅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电磁弹射系统作为创新。这样的说法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呢?

  实际上,中国海军的航母发展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多年积累和逐步突破,稳扎稳打走出来的一条实践之路。最初的起点可以追溯到辽宁舰,这艘航母的前身是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1998年,中国从乌克兰手中购得时,瓦良格号还是一个未经装备的空壳,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造与升级。

  经过长达十多年的艰苦改装和调试,辽宁舰终于在2012年正式加入中国海军序列。这不仅标志着中国拥有了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也为海军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员和操作人才,积累了宝贵的航母操作经验,为后续国产航母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辽宁舰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开始自主设计建造航母。2013年,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开工。虽然山东舰仍采用辽宁舰沿用的滑跃起飞方式,但在细节设计上进行了不少优化,如舰岛布局更加紧凑,舰载机容量有所提升。2019年山东舰的服役,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了独立制造航母的能力,迈出了自主创新的重要一步。

  然而,滑跃起飞方式存在一定局限,尤其是在飞机起飞重量和出动效率方面,无法与弹射起飞相媲美。为了进一步提升航母的作战能力,中国将目光投向了更先进的技术领域,福建舰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2022年,福建舰正式下水,满载排水量超过8万吨,飞行甲板长度约316米,宽度达76米,能够搭载40多架各型舰载机。其规模和性能相比前两艘航母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中国海军的“新王牌”,大幅提升了海上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力。

  就在此时,俄罗斯媒体却突然爆出福建舰的设计灵感来自前苏联冷战末期计划建造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的说法。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是一艘核动力超级航母,设计排水量约8万吨,计划装备蒸汽弹射器,若当年建成,将成为苏联海军的旗舰级战舰。

  然而,苏联解体后,这艘尚未完工的航母于1992年被拆解,成为历史的遗憾。那么,福建舰与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表面上看,两者在排水量和弹射器配置上似乎相似,但深入分析后差异明显。

  首先,福建舰采用的是传统的常规动力系统,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则计划采用核动力,这一点体现了两者设计理念的根本不同。其次,福建舰搭载的是电磁弹射系统,而苏联航母则是设计用蒸汽弹射器。电磁弹射技术是近年来才逐步成熟的高科技产物,当年苏联根本没有这项技术。

  此外,福建舰在设计细节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工程师的创新精神和自主研发能力。比如,它配备了集成射频一体化的舰岛桅杆,动力系统采用燃气轮机与柴油机相结合的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国造船技术的独特风格。

  当然,中国早期确实从苏联航母中学到了许多经验。辽宁舰便是苏联航母设计的“活化石”,山东舰在设计上也能看到苏联的影子。但到了福建舰这个阶段,单纯说它是“基于苏联航母”设计就显得有些牵强附会了。

  因此,俄罗斯媒体的说法更像是“标题党”,福建舰绝不是苏联航母的翻版,而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结晶,代表了中国航母制造业的最高水平。

  福建舰最具代表性的“黑科技”当属其电磁弹射系统。简单来说,电磁弹射利用线性感应电机产生的强大电磁力,将舰载机迅速推送至起飞速度,彻底改变了传统蒸汽弹射的工作方式。

  相比老旧的蒸汽弹射器,电磁弹射系统具有多项优势。首先,它控制更精准,能够根据飞机的重量和类型灵活调节推力,无论是重型战斗机还是轻型无人机,都能平稳起飞,大大提升了舰载机的多样性和作战灵活性。

  其次,电磁弹射对飞机机体和飞行员更加“温柔”。传统蒸汽弹射的猛劲会给飞机结构带来较大压力,而电磁弹射则实现了平稳加速,延长了飞机寿命,也保障了飞行员的安全。

  第三,电磁弹射系统维护简便、效率高。蒸汽弹射需要复杂的锅炉和高温蒸汽系统,维修难度大且费用高昂;而电磁弹射完全由电力驱动,故障率低、寿命长,节约了大量维护成本。

  目前,全球仅有美国和中国掌握了电磁弹射技术。美国最早在福特级航母上使用,但其研发过程经历了诸多困难,调试耗时多年。福建舰采用的是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这套系统不仅为弹射器提供电力,还统筹舰上全电力分配,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稳定性。相比美国福特级航母采用的交流电方案,中国的直流电系统在维护和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

  有了电磁弹射,福建舰的战斗力大幅提升,未来可搭载包括歼-35隐形战斗机、空警-600预警机以及多型无人作战飞机,作战能力更为多元和强大。这项技术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成功将电磁弹射应用于航母的国家。

  展望未来,航母作战模式将趋向智能化和无人化,而电磁弹射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扇门的关键钥匙。

  中俄两国军事关系深厚,在航母发展方面各自走出不同道路。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与中国辽宁舰、山东舰相似,均采用滑跃起飞,排水量约6万吨,能搭载20多架舰载机。但库兹涅佐夫号近年来多次大修,出海时间屡屡延迟,状态不稳定。

  不过,俄罗斯仍未放弃航母梦,计划打造排水量达10万吨的风暴级核动力航母,并计划装备弹射器。若成功建成,将极大增强其远洋投送和海上作战能力。

  反观中国,从2012年辽宁舰入列,到2019年山东舰服役,再到2022年福建舰下水,十年间实现了三艘航母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福建舰上的电磁弹射系统,直接把中国航母技术推向了世界前沿。

  虽然库兹涅佐夫号较为陈旧,但俄罗斯在核动力和舰载机研发领域仍有独特优势。如果风暴级航母问世,凭借核动力和弹射器组合,战斗力将与福建舰不相上下。

  两国发展航母的战略目标各有侧重:中国作为海洋大国,航母主要用于保卫海疆和维护海洋权益;俄罗斯作为传统军事强国,航母则更多担当全球力量投射的任务。这种不同定位也决定了两国航母建设路径的差异。

  福建舰的横空出世,不仅是中国海军实力的象征,更是中国科技创新和工业制造能力的体现。面对俄罗斯媒体的质疑和外界的各种猜测,我们清楚知道,福建舰是中国工程师们凝聚心血打造的“硬核”战舰,是中国硬实力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