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网)-官方授权登录入口

美海军面临违宪意味着什么 造船业困境暴露海上霸权隐忧

  Kaiyun入口网址Kaiyun入口网址美国海军的航母项目正深陷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福特级航母的第二艘——“肯尼迪”号(CVN-79)再度宣布推迟交付,新预计服役时间被推后至2027年3月,相较原定的2022年整整晚了5年。这样一来,这艘自2015年开工、2019年下水的超级航母,将在造船厂的船坞中“滞留”长达十年之久。

  然而,“肯尼迪”号航母的延期问题远不止交付滞后那么简单。更加棘手的是,美国海军已临近一个被视为“违宪”的敏感边界。目前,美国海军拥有11艘现役航母,然而其中服役最久的“尼米兹”号(CVN-68)计划在2026年正式退役。如果届时“肯尼迪”号仍未能服役,美国航母编制将降至10艘,直接突破美国长期坚持的“最低11艘航母”政策底线,进而触及法律红线。

美海军面临违宪意味着什么 造船业困境暴露海上霸权隐忧(图1)

  根据《美国法典》第10篇第8062(b)条规定,美国海军必须维持至少11艘现役作战航母。这一法律条文是美国维持全球海权优势的重要基石。然而,“尼米兹”号即将退役,而“肯尼迪”号迟迟无法接替,这使得美国海军距离“违宪”只剩一步之遥。

  不过,在现阶段的美国政坛,这种局面似乎并未引发太多恐慌。毕竟,共和党当前在国会两院均占据主导地位,只需通过一项法案修改相关规定,或在《国防授权法》年度版本中加入临时豁免条款,美海军即可“合法”避开这场法律危机。

  但对美国军方而言,真正令人尴尬的并不是“违宪”争议,而是背后的更深层次问题——美国本土造船工业的全面萎缩,直接拖累了航母建造速度和舰艇服役能力的整体下降。

  从2009年“尼米兹”级最后一艘——“布什”号航母服役算起,过去16年里,美国只成功交付了一艘新航母——福特级首舰“福特”号(CVN-78)。而“肯尼迪”号作为第二艘,建造周期已突破10年,服役时间一拖再拖,从原定2022年延至2024年、2025年,直至最新的2027年,建造过程屡屡受阻,被批评为“工程黑洞”。

  美方专家早就指出,福特级航母虽然在技术上力图打造全球最先进海上战力平台,集成了众多尖端系统,但这些新技术的实际应用难度远超预期,可靠性问题层出不穷,导致福特号在服役后仍需数年才能真正具备作战能力,几乎是一边“摸索”一边服役。

美海军面临违宪意味着什么 造船业困境暴露海上霸权隐忧(图2)

  而“肯尼迪”号的困局更为突出,核心问题集中在AAG电磁阻拦系统与AWE电磁升降机两大关键技术的成熟度迟迟无法达标,严重拖累建造进度。这艘航母的延期,实际上已彻底暴露了美国造船业的结构性衰退。

  美国造船业为何步入今日困局?归根结底,是数十年“去工业化”政策的苦果。自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政府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推动下,逐步放弃对本国高端制造业的系统性扶持,导致制造业外流严重,国内工业基础不断空心化。

  特别是造船业,由于缺乏民用市场支撑,仅剩少数几家老牌企业苦苦支撑。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目前已是美国唯一能够建造航母的船厂,其供应链老化、人才断层、技术积压问题严重,造船效率低下已成常态。

  根据美国国防部数据,截至2025年,中国的造船效率已是美国的232倍。尤其在航母建造领域,中美差距更加明显。中国首次自主建造的山东舰,从开工到服役只用了6年时间;福建舰这一吨位更大、技术更复杂的航母,从开工到下水也不过5年——而这期间还经历了方案修改。

  目前中国已有两大航母建造中心,大连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分别承建山东舰与福建舰,完全具备同时建造多艘航母的能力。专家预测,在16年内,中国这两家船厂完全有实力各自交付三艘航母,合计6艘航母入列,其建造速度已远超美国。

  美国造船业的式微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则是全球工业格局变化的缩影。如今,美国海军难以在短期内扭转航母建造困局,这不仅让其舰队规模面临实质性缩水,更可能动摇其长期赖以维持全球海权霸主地位的根基。未来,美国若无法突破造船业瓶颈,其在全球海上的霸权地位势必愈加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