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赢”了?5架战机故意送人头换来歼10电磁信息
近日,“亚洲防务新闻”援引印媒说法,爆出一则看似“惊人”的消息:印度在印巴空战中竟获得了一场“大胜”。按照印媒的逻辑,印度军队成功截获了巴基斯坦一系列先进武器的电磁信息,像歼 - 10C战机、JF - 17“枭龙”战机、霹雳 - 15空空导弹、红旗 - 9防空系统等的“电子足迹”,都被印军收入囊中,还整合进了电子战数据库。印媒甚至宣称,未来印军能凭借这些数据更好识别这些武器装备,更快响应威胁,还能将数据共享给美日等安全盟友,让印度摇身一变成为对抗某个大国的“电子战枢纽”。
这番言论听起来,仿佛印度一夜之间在电子战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了地区军事格局中的关键力量。然而,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其中漏洞百出。印媒并没有直白地说明是如何获得这些电磁信息的,但结合印度人一贯的“脑回路”,以及他们之前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说法,比如“自己用战机拦截了霹雳 - 15导弹”,不难推测出,印媒所谓的信息获取方式,竟是用5架战机故意“送人头”。在巴铁的武器瞄准和攻击的瞬间,捕获它们的特殊电磁信号。这种说法,简直就像是在写一部荒诞的军事科幻小说,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从军事常识来看,战机是极其宝贵的军事资产,每一架都凝聚着大量的资金、技术和时间成本。用5架战机去换取一些电磁信息,这无疑是一场豪赌,而且是一场胜算极低的豪赌。在现代战争中,电磁信息的获取固然重要,但绝不是以牺牲战机为代价来获取的。印度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基本的军事战略原则,也暴露了其在军事思维上的短视和幼稚。
其实,就像此前国防部评价霹雳 - 15E残骸被印军捡到时所说的那样,我们这些被印媒宣称获取电磁信息的武器装备,大多是出口型的。这些装备曾多次亮相国内外防务展,其相关信息并非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印度人如果真的对这些数据感兴趣,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花钱把装备买回家,然后仔仔细细地研究一番,根本不用靠故意“牺牲”先进的战斗机来完成任务。
而且,出口型装备的电磁数据与我们的自用版存在明显差距。自用版装备在性能、技术指标等方面往往更加先进和保密,其电磁信号也更加复杂和难以捕捉。印度人获取的这些出口型装备的电磁数据,对于美日等国来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美日作为军事科技强国,他们自身在电子战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经验,不太可能对印度提供的这些相对初级的数据产生浓厚兴趣。
印度人这种不愿承认失败,想尽办法事后找补的行为,反映出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和虚荣。在印巴冲突中,印度多次遭受挫折,但他们却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问题,总是试图通过一些不切实际的说法来维护自己的面子。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不仅无法提升印度的军事实力,反而会让其在国际军事舞台上沦为笑柄。
对于印度这场自导自演的“大胜”闹剧,国际社会的反应大多是比较冷静和理性的。其他国家并没有盲目地相信印媒的说法,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看待这一事件。毕竟,在军事领域,实力才是硬道理,而不是靠一些虚假的宣传和夸大其词的报道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美日等国虽然与印度有着一定的安全合作关系,但他们也不会Kaiyun入口网址轻易被印度的这些虚假信息所迷惑。在军事合作中,各方都注重实际的利益和技术的交流。如果印度真的想在电子战领域与美日等国展开深入合作,就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技术和能力,而不是靠一些捕风捉影的数据来充门面。
此外,印度的这种行为也引起了周边国家的警惕。周边国家清楚地认识到,印度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地缘政治野心,可能会不惜采取一些冒险和激进的行动。这将给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带来一定的隐患,周边国家也会因此加强自身的军事防御和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