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款无人航母海试中国布下天罗地网就等美送上门
长江入海口的风掠过飘扬的彩旗,舷号31的钢铁巨舰巍然矗立。2025年7月的这个清晨,全球首艘电磁弹射准航母“四川舰”悬挂满旗,静待首次海试启航。这艘排水量超4万吨的巨舰仅用七个半月便完成从下水到海试的关键跨越,其甲板下隐藏的颠覆性战力,正悄然改写海洋规则——当无人机群从电磁弹射器呼啸升空,太平洋的天平开始倾斜。
四川舰最致命的革新,在于其全球首创的两栖攻击舰电磁弹射系统。不同于美国福特级航母采用的中压交流方案,中国工程师为中压直流技术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实战价值——能量利用率突破60%,远超美制系统30%的水平,弹射过程对舰艇电网的冲击被压缩到最低。这项源自福建舰的尖端科技,使四川舰彻底摆脱传统两栖舰的桎梏:252米平直甲板配合30吨级重型升降机,构建出媲美中型航母的航空作业平台。
当美军两栖攻击舰的F-35B战机仍在为垂直起降牺牲载弹量与航程时,四川舰的电磁弹射器已能推动歼-35隐身战机满载弹药冲天而起。更关键的是,这项技术解锁了固定翼预警机的上舰通道。空警-600预警机升空后,战场单向透明的优势将向中国倾斜,而全球现役常规航母中,仅美法核动力航母具备同等能力。
四川舰甲板之下,一场无人化革命正在酝酿。美国《福布斯》敏锐指出:该舰可能成为“中国首艘无人航母”,其电磁弹射系统与重型升降机专为攻击-11隐身无人机及翼龙察打一体机型量身定制。相比有人战机,这些无人机可密集停放于甲板,单波次出动数量呈几何级增长。当攻击-11凭借隐身突防能力撕开敌防空网,翼龙无人机群随即展开持续72小时以上的战场监控,构建起“侦-打-评”闭环杀伤链。
这种颠覆性战力在登陆作战中更具毁灭性。传统抢滩模式中,直升机群易遭便携式导弹猎杀;而四川舰的作战序列可调整为:歼-35率先弹射清除防空火力→无人机蜂群实施电磁压制→气垫登陆艇突击上陆。三位一体打击让滩头防御体系瞬间崩解。
四川舰的价值远超单一装备突破,它是中国海军“智能母舰+分布式杀伤链”战略的核心支点。与福建舰形成的高低搭配已初现雏形:福建舰完成六次海试后,专注于制空权争夺;四川舰则凭借无人机集群将编队感知半径扩展至1500公里,同时指挥075型两栖攻击舰实施立体登陆。
双舰岛设计暴露了这一野心。前舰岛搭载055型驱逐舰同款双波段雷达,掌控战场态势;后舰岛专职航空管制,形成指挥冗余。即便遭遇战损,任一舰岛仍可维持基本作战功能。这种模块化协同在南海岛礁与远洋通道形成绵密火力网——当对手航母闯入侦察圈,从天而降的可能是四川舰弹射的无人机,也可能是福建舰指挥的歼-35机群,亦或是火箭军的东风导弹。
美国海军面临的不仅是技术代差。布干维尔号两栖舰铺设龙骨五年仍未海试的窘境,与四川舰七个月完成关键节点的“中国速度”形成残酷对比。五角大楼计划未来30年投入万亿美元扩军,但造船业深陷成本超支与用工荒,关键项目平均滞后三年。
更令对手窒息的是中国的体系化创新。当中压直流电磁弹射在四川舰验证成熟,该技术可快速移植至后续舰艇。而美军现役美利坚级两栖舰受限于设计,难以兼容电磁弹射系统,新建舰船又面临国会预算绞杀——技术封锁与造船崩塌的双重夹击下,太平洋的力量平衡正被悄然重置。
长江口的彩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四川舰的汽笛已为新时代鸣响。当攻击-11无人机从电磁轨道射向天际,这张覆盖西太的“天罗地网”悄然张开。美国《海军新闻》的哀叹正在应验:“中国人不再追赶规则,他们开始书写规则。”而太平洋对岸的抉择时刻正在迫近:是冒着舰队过时的风险继续建造传统军舰?还是赌上国运与中国展开电磁竞赛?无论哪种选择,七寸之处,早已寒光凛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