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中方若发动电磁攻击将团灭美航母摧毁美东海岸9成人口
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如火如荼,尤其是武器领域的进步日新月异。虽然很多技术的曝光度较高,但有一种被人忽视却威力巨大的武器——电磁脉冲(EMP)。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技术,实际上足以让现代社会的所有电子设备瞬间失效,令社会陷入瘫痪。手机、电脑、电网,一切电子设备都会在电磁脉冲的攻击下彻底“熄火”。
最近,印度媒体爆料称,如果中国利用EMP技术攻击美国,结果会非常惊人——不仅能轻松摧毁美军航母,还能令美国东海岸的90%人口“灰飞烟灭”。但这一说法的真实性究竟如何呢?这种威胁到底有多大?
电磁脉冲本质上是一种强大的电磁波,能够瞬间摧毁电子设备,让其变成无法使用的“废铁”。这种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核爆炸产生的核电磁脉冲(NEMP),二是非核技术产生的非核电磁脉冲(NNEMP),比如使用高功率微波装置。核EMP的威力极为强大。举个例子,美国1962年在太平洋上空进行了一次名为“星鱼一号”的高空核试验,核爆炸发生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高空,威力相当于145万吨TNT。当时,夏威夷的街头灯光和电话线路就被完全摧毁。核EMP的原理是,核爆炸释放出的伽马射线与大气中的分子碰撞,生成强大的电磁场,覆盖数千公里范围,彻底摧毁地面上的所有电子设备。
相比之下,非核EMP虽然没有核爆炸那么强大的威力,但它的灵活性和精准度却是其独特的优势。通过高能微波装置等技术,非核EMP可以针对特定目标,如敌方军事基地、指挥中心或城市电网进行精准打击,虽然其覆盖范围有限,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更加高效。
这种技术的破坏力是不可小觑的。在如今的数字化社会,几乎所有重要的基础设施都依赖电子设备,包括手机、电脑、电网、医疗设施、交通系统等,一旦遭遇EMP攻击,整个社会的运作将会陷入混乱。据美国EMP委员会在2008年发布的报告预测,如果遭遇高空EMP攻击,电网可能会完全崩溃,若恢复不及时,90%的人口可能面临极大的生存困境。没有电、没有水、没有食物,城市生活将会完全瘫痪。
虽然EMP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它的研究历史要追溯到冷战时期。当时,美苏两国就曾展开过有关核EMP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非核EMP技术也逐渐获得了突破。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EMP技术的研究,其中中国也在这方面有所进展。
谈到中国的EMP技术,外界对其了解并不多,但各种猜测却层出不穷。2021年,印度媒体《欧亚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称中国正在研发一款高超音速导弹,配备非核EMP弹头,其速度可达音速的六倍,射程达到3000公里,这意味着259分钟内便可打击目标。这种武器的使用将能彻底摧毁敌方电网,切断敌国的经济命脉。除此之外,印度媒体还提到,中国正在研发一种“石墨炸弹”,专门用于攻击电网,通过短路电线,使得大范围停电。
与此同时,美国方面也对中国的EMP技术有所关注。2021年,美国的EMP国家与国土安全任务小组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中国从冷战时期就开始研究核EMP技术,并建有专门的EMP模拟器。报告还透露,中国的军事战略中,将核EMP作为信息战的一个重要手段,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研发。
2022年,《外交家》杂志报道称,中国自2017年起开始部署高功率微波武器,全球约90%的这类技术专利都与中国有关。这些信息表明,中国在EMP技术上的确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尽管有着众多的报道和猜测,外界是否能完全信任这些消息,仍然值得商榷。中国确实在EMP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电科集团曾在2019年展示了一款EMP发生器,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干扰电子设备。然而,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具备足够的实战能力,目前仍缺乏足够的证据。因此,印度媒体提出的“中国能够摧毁美军航母”的说法,无疑有些夸大其词。毕竟,近年来中印之间的关系紧张,印度媒体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不断炒作,难免给人以炒作气氛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EMP威胁方面的应对能力并不弱。回顾“星鱼一号”核试验,虽然给美国敲响了警钟,但美国并未掉以轻心。几十年来,美国一直致力于研发应对EMP攻击的技术,并成功增强了其电磁防护能力。美国海军在其航母的设计中,已经加入了电磁屏蔽层,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冗余设计。虽然具体防护的效果尚未公开,但可以确定的是,航母并非那么容易被EMP一击摧毁。此外,美国航母也不是孤立作战,周围的驱逐舰、护卫舰等战斗群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因此,即使航母受到影响,整个作战编队也不会陷入瘫痪。
至于美国东海岸,EMP攻击的首要目标之一无疑是电网。2008年,美国EMP委员会就曾警告,如果遭遇高空EMP攻击,电网将会遭到严重破坏。若电网恢复缓慢,后果将不堪设想。但实际上,美国的电网并不是单一系统,而是有区域划分的,部分系统可能依然能够承受EMP攻击的冲击。此外,美国的军队和政府部门也有应急通讯手段,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基本运作。历史上,1859年的“卡灵顿事件”就曾因为太阳风暴引发的大规模EMP现象,导致全球电报系统瘫痪,但人类并没有因此灭绝。
面对EMP的威胁,美国并没有停止应对措施。至2023年,美国已经加快了抗EMP技术的研发。光纤电缆的出现,使得一部分通讯线路能够避免电磁干扰;同时,军用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虽然民用电网的全面加固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但美国仍在寻找更实用的解决方案,如提高设备的耐受性和开发备用电源等。
总的来说,美国并非没有准备,但要完全抵挡EMP攻击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印度媒体所称的“摧毁航母”或“打掉Kaiyun90%人口”的言论,显然有些危言耸听。EMP攻击的效果受多重因素影响,如攻Kaiyun击的距离、爆炸的高度、设备的防护能力等,因此并不是简单的一击就能完全摧毁目标。放眼全球,EMP技术的威胁不仅仅是某个国家的问题。如今,各国都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这项技术如果被滥用,任何国家都可能成为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