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网)-官方授权登录入口

马伟明院士预言成真?美军百亿航母成拖累福建舰弯道超车

  Kaiyun

马伟明院士预言成真?美军百亿航母成拖累福建舰弯道超车(图1)

  七年前,马伟明预测中国的电磁弹射技术将在不久的将来超越美国的相关技术时,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甚至认为这只是战略上的一种虚张声势。毕竟在2017年,美国福特号航母服役时,其上搭载的电磁弹射器被誉为“工业皇冠”,在当时的军事技术中引领先进潮流。然而时光荏苒,七年过去,这艘斥资150亿美元的超级战舰却成为了美国海军最大的噩梦之一。当福建舰成功完成电磁弹射系统的实测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到两国在军事技术发展模式上的深层竞赛。

  福特号航母的问题生动体现了军工复合体所带来的诅咒。五角大楼在执行军舰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需求膨胀症”,以至于航母在建造期间同时集成了20项新技术。而其中电磁武器升降机的研发,竟然比航母主体的施工推迟了整整三年之久。根据国会的报告显示,负责建设的承包商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明知升降机的设计存在缺陷,却为了赶进度仍强行将其安装上去。结果,这种政商勾结的产物使得11部弹药升降机直到2023年才全部具备可用状态,直接导致航母具备战斗力的时间比预计推迟了五年。

  相比之下,中国的军工体系在此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克制力和高效运作,堪称教科书式的成功案例。在辽宁舰的改造阶段,中国成功建立了技术验证与生产分离的机制。在大连造船厂承担改装任务的同时,江南造船厂也在同步进行逆向工程,确保技术储备。这种双轨制的工作方式,保障了在建设山东舰时,70%的子系统已经完成独立验证。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更是开创性地推出了“陆上全尺寸模拟平台”,在长江之畔建立了1:1的弹射轨道,经过30000次无故障测试后,才最终装舰,成功避免了福特号在海上调试中遭遇的被动局面。

  在军工领域,美式创新的陷阱一再显现。以F-35项目为例,它也同样陷入了“边飞边改”的泥潭,软件系统的迭代次数超过了20个版本却依旧无法稳定。与此同时,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因故意拆分维修合同,将原本简单的维护工作分拆为上百个子项目以获取利润。这种利益驱动的研发模式,导致福特号的电磁弹射系统在维修时需要拆解甲板结构;而福建舰的同类系统在设计时,则特别留存了维修舱口,显著提升了维护的效率,达到了之前的六倍。

  最终,在科技竞赛中,纠错能力将直接影响技术胜负。美国海军在2023年秘密启动的“鹰爪计划”旨在重建技术验证体系,但在国会的干预下,这一计划又缩减为纸面改革。而反观中国的军工体系,福建舰的电磁拦阻装置在测试中发现适配性问题后,仅用三个月时间便完成了三套改进方案的验证。这种快速迭代的能力,根本源自于跨部门的高效协作机制——船舶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以及高等院校之间建立了共享数据的平台,使问题的处理效率远超美方,达到了八倍之多。

  当网友调侃福特号是“移动高尔夫球场”时,切勿忘记舰上至今仍然存在300个尚未解决的缺陷。而福建舰在技术道路上实现弯道超车,看似偶然,实则是三十年技术积累的必然结果。从最初在瓦良格号测绘时建立的120万组数据模型,到电磁弹射器研发过程中形成的800项专利包,这些都证明了稳扎稳打的技术进步在战略上比单纯的快速技术跃进更具价值。显而易见,军工发展没有捷径,那些被资本所驱动的速成神话,最终都将面临实战的严峻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