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为何能直接实现电磁弹射技术?
2025年8月,中国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完成八次海试,入列进入攻坚阶段。作为全球唯一采用电磁弹射的常规动力航母,其突破性技术引发国际关注。福建舰跳过蒸汽弹射阶段,直接实现电磁弹射,核心在于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与储能技术的创新应用。
福建舰搭载由马伟明院士团队研发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能量转化效率达90%以上,远超美国福特级航母的中压交流系统(60%)。该系统直接驱动电磁弹射轨道,省去机械能转换环节,结构简化且故障率显著降低。
常规动力航母曾被质疑无法满足电磁弹射的瞬时高能耗需求(弹射35吨舰载机需122兆焦能量,相当于40座工厂峰值功耗)。福建舰创新采用超级电容储能技术,充电仅需45秒,可独立承担脉冲负荷,避免对主机动力系统的冲击。
2024年5月完成首航后,福建舰历经八次海试,电磁弹射系统成功率超95%。2025年公开的测试画面显示,歼-15T舰载机完成全流程弹射,单次弹射能量达120兆焦耳,可支持空警-600预警机(35吨级)高频次起降,日均起降能力达300架次,为滑跃式航母的6倍。
福建舰以四台蒸汽轮机为基础,通过智能电网动态分配动力。超级电容专司弹射供电,Kaiyun中国官方入口主机持续输出稳态功率,解决了常规动力与高能需求的矛盾。美国《战争地带》网站指出,中国由此成为首个在常规动力航母实现电磁弹射的国家。
福建舰被定位为“技术验证舰”,Kaiyun中国官方入口其反复海试(2024年5月-2025年7月)旨在为下一代核动力航母积累数据。武汉陆上试验平台同步优化舰岛布局与甲板设计,新一代12万吨级核动力航母的轮廓已初现。马伟明团队曾直言,中压直流技术“领先美国一代”,而福建舰的工程实践彻底打破了“核动力是电磁弹射前提”的固有认知。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是中国军工自主创新的里程碑。其成功源于中压直流系统与超级电容的协同突破,以及“技术验证舰”模式的战略远见。当歼-15T从电磁轨道呼啸升空时,福建舰不仅碾碎了外界质疑,更标志着中国航母技术正式迈入全球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