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技术(002625)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应收账款上升
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光启技术(002625)发布2025年中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9.43亿元,同比上升10.7%,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上升6.75%。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5.71亿元,同比上升7.52%,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上升4.3%。本报告期光启技术应收账款上升,应收账款同比增幅达45.13%。
本次财报公布的各项数据指标表现尚佳。其中,毛利率54.86%,同比增3.13%,净利率40.9%,同比减3.55%,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212.23万元,三费占营收比0.23%,同比增103.63%,每股净资产4.33元,同比增2.21%,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7元,同比减49.55%,每股收益0.18元,同比增5.88%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应收款项变动幅度为35.08%,原因:公司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销售规模增长,以及公司主要客户特性,应收账款均在正常信用账期内。
固定资产变动幅度为31.96%,原因:709基地二期达到使用状态的房屋建筑物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
应收票据变动幅度为-50.02%,原因:公司之子公司光启尖端期初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兑现收款,以及报告期新增票据收款。
应收款项融资变动幅度为-100.0%,原因:期初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兑现收款。
预付款项变动幅度为-43.43%,原因:购买的材料到货验收入库核销相应预付款项。
开发支出变动幅度为-50.61%,原因:公司之子公司光启尖端3个资本化的研发项目于报告期内结题,达到无形资产确认条件,从开发支出转列无形资产。
其他非流动资产变动幅度为162.57%,原因:预付募投项目设备、工程款。
应付票据变动幅度为1390.03%,原因:公司继续优化支付方式,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支付供应商款项。
应付账款变动幅度为40.6%,原因:超材料业务为交付任务备产备料应付供应商货款,以及募投项目建设应付供应商设备、工程款。
预收款项变动幅度为-96.15%,原因:公司之孙公司百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预收的房屋租赁收入变动。
其他应付款变动幅度为202.34%,原因:906基地1期、905基地1期报告期收到设备及工程投标保证金,以及公司之子公司光启超材料收到股权转让意向金。
其他流动负债变动幅度为-42.93%,原因:期初已背书的商业承兑汇票于报告期到期终止确认,以及报告期对外背书的商业承兑汇票于报告期末未到期未终止确认。
管理费用变动幅度为56.65%,原因:职工薪酬、折旧及摊销较上年同期增加。
财务费用变动幅度为37.28%,原因:受现金管理规模影响,现金管理利息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49.55%,原因:报告期销售回款较上年同期减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叠加影响。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变动幅度为-1057.33%,原因: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影响。
公司去年的ROIC为5.46%,资本回报率一般。然而去年的净利率为41.85%,算上全部成本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极高。从历史年报数据统计来看,公司近10年来中位数ROIC为1.81%,中位投资回报较弱,其中最惨年份2017年的ROIC为-0.72%,投资回报极差。公司历史上的财报相对良好。
公司业绩主要依靠资本开支驱动,还需重点关注公司资本开支项目是否划算以及资本支出是否刚性面临资金压力。需要仔细研究这类驱动力背后的实际情况。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持有光启技术最多的基金为国泰中证军工ETF,目前规模为156.01亿元,最新净值1.2473(8月19日),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6%,近一年上涨48.15%。该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艾小军。
最近有知名机构关注了公司以下问题:问:公司董事长刘若鹏博士于发布会现场向各位来宾介绍了中美航空航天实力对比与挑战、超材料在未来的应用与产业延伸前景、超材料产业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前景与战略意义、公司在超材料产业的领军地位、技术积累与产业化成果。答:另外,公司就投资者主要关注的问题进行复,主要问题如下 1、905、906基地是不是只是上游的配套扩产?还是有单独的新扩产能?905、906的投产能否在709已有的160吨产能基础上增加新的产能? 公司不同基地间的关系是相互协同,而不是独立发展的。905、906、709基地覆盖了超材料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三个基地所负责的生产环节既有重合也存在互补。因此,对任何一个基地进行产能的单独核算是不合理的。实际上,除了洛阳基地是单独承担上游原材料生产任务,顺德709基地承担了上游微结构生产,中游零部件生产,下游结构件生产任务。随着905、906基地的建成投产,将显著提升中游零部件生产效率,顺德基地有更多空间与精力生产下游结构件,能够为客户交付更多的产品。 2、709基地二期2年前就开始实施了,如果现在才开始来配套上游材料,那是不是太迟了? 709基地二期于2024年10月建成并逐步投产。公司及创始人团队为实现超材料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下设了8大子公司覆盖了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建立了超材料研发制造的超级平台。公司的产能是上中下游滚动协同,用现有链路余量填补新链路增量实现扩张,产能需求不仅在于中上游原材料,而是全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生产基地洛阳基地已完成第三期扩建工作,随着905基地一期与906基地一期的建设并投产,中上游原材料与终端出货量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超材料5.0的研发进展? 超材料技术的迭代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其技术迭代基于两个方面考虑。 1)自身技术及相应配套能力建设包括a)进一步完善超材料电磁调制理论和相应技术体系,增加超材料设计的复杂度;b)工艺技术开发需求;c)测试技术精度、效率及测试范围的扩展;d)研制及产能的能力建设(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开发等,内部开发效率、生产的降本增效等);e)产业链的整体能力提升(如原材料的性能提升、成本降低等); 2)基于客户需求进行产品技术攻关包括a)面向极端条件复杂环境的超材料产品设计开发技术;b)跟随新装备发展需要进行的超材料定制化产品开发。 公司已经将第四代超材料技术成功应用在了航空尖端装备领域,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公司在超材料技术方面的迭代是持续性的,目前第五代超材料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 4、公司产品的盈利水平怎样?未来是否会有较大的变化? 公司产品的盈利水平良好。作为尖端装备领域的核心供应商,公司的经营目标不仅考量产品的盈利性,也希望整个行业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并与行产业链内的其他公司实现共赢。 从成本端来看,公司近几年不断完善在超材料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并持续对产品的制造工艺进行优化与完善,随着后续新基地的投入使用,原材料自供率有望得到提升,规模效应进一步放大;从收入端来看,公司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家将超材料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的企业,公司产品在尖端装备领域内具备较高的不可替代性。 5、公司是怎么定义自身所处的行业? 目前,大部分投资者将公司归类在了军工或航空航天行业。事实上,公司所专注的超材料技术所能应用的场景不仅限于航空航天或军工。超材料具有产业链较长,应用场景多元等特点。公司在生产超材料产品过程中涉及了超算、微纳光刻、复合材料与高分子材料制造、先进检验检测等多个环节,跨越了多个学科与行业,并由8家主要子公司来完成。除了军工与航空航天领域的投资者外,公司也欢迎新材料、电子消费等其他领域的投资者前来调研。 6、公司目前的超材料产品还是主要应用在军工领域,公司的收入水平是否会受到军工行业周期的影响?公司的核心增长逻辑是什么? 公司的超材料产品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该领域与传统军工领域存在区别。由于航空航天尖端装备具备战时作战、平时威慑、经济增长与驱动创新共四个方面的特殊战略需求,需要持续高投入扩充新装备、迭代存量装备来实现以技术代差压制对手、助力地缘政治、激活高端制造等多个战略目标。从历史数据来看,无论是中国或美国,在该领域的投入始终保持增长。 公司的核心增长逻辑在于航空航天尖端装备产业规模的增长以及公司基于超材料技术所实现的结构功能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在该领域重要性的持续提升与较高的不可替代性。
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Kaiyun入口网址Kaiyun入口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