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网)-官方授权登录入口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加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建设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是民族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基。我们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时,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习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2014年4月15日,习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2015年7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国家安全法并公布施行,这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适应维护国家安全新形势新要求、在国家安全领域具有统领性地位和综合性作用的重要法律。国家安全法公布施行十年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下,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国家安全能力显著提升,人民防线不断巩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全面维护,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安全观。国家制度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所处的安全环境不同,国家安全观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其安全观也会随着国家所处的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而适时调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构成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篇,成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各项要求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法律规定,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举措之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抓紧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尽快制定一部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安全领域起统领作用的国家安全法。

  Kaiyun官网登录

  2015年出台的国家安全法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宪法,首次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中国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国家安全工作应当统筹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形成了以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总体要求、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国家安全制度、国家安全保障、公民和组织的权利义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基本架构,为建立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2015年通过并施行国家安全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作为国家安全领域的一部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法律,国家安全法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家安全工作的各项要求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对于构建并完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起到了显著指引与推动作用。

  十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进国家安全领域相关立法修法工作,相继制定和修改一批国家安全领域相关法律,为新形势下加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风险挑战提供了有力保障。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在回顾过去五年立法工作时将“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单独作为一部分,明确提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保持政治定力,把握立法时机,相继出台国家安全法等一批重要法律,为维护国家安全、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常委会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五年立法成就,将“加快国家安全领域立法”作为立法工作的第二部分,明确提出“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在立法工作的重要位置”。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加强国家安全领域立法,并在立法规划计划中作出统筹安排。

  Kaiyun官网登录

  一是加强政治领域维护国家安全相关立法修法。制定和修改反间谍法,制定反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国家情报法、密码法、反有组织犯罪法,修订保守国家秘密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政权安全和社会安全。制定海警法、预备役人员法、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退役军人保障法,修订国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为新时代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爱国主义教育法,修订国防教育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是加强经济、生态领域维护国家安全相关立法修法。在外商投资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进行安全审查。制定网络安全法、生物安全法、数据安全法、核安全法、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建立健全新兴领域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能源法,修订测绘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制定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三是加强对外、涉外领域维护国家安全相关立法修法。制定对外关系法、陆地国界法、反外国制裁法、出口管制法、关税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外国国家豁免法,修订反洗钱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国境卫生检疫法,修改民事诉讼法涉外民事诉讼相关规定,坚持统筹国内和国际,加强涉外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四是创造性运用宪法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应对治国理政中遇到的国家安全重大风险挑战。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修订通过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香港基本法附件二,作出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和法律解释。这些决定和立法、修法、释法,有力有效地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对于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在我国现行有效的306件法律中,与维护国家安全相关的法律有40多件,有19件法律明确规定“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党下,我国国家安全领域存在的立法空白得到有力填补,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回望过去十年,我们初步构建起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成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成果。展望未来,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以专门一个部分,就“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出总体要求,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建设,需要持续加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建设。

  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及时将国家安全领域的重要立法修法项目纳入相关立法规划计划,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要把维护国家安全融入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维护各领域安全任务迫切需要,加强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立法。要不断夯实维护政治领域安全的法治根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法治化保障水平;加强经济安全立法保护,对重要供应链体系、关键矿产、战略资源能源、金融、经贸安全等加强立法保护;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特别是近年来新兴领域维护国家安全的风险不断凸显,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对于传统国家安全领域构成风险挑战。在太空、电磁、极地等新兴领域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应用中,如何统筹好发展与安全,需要立法机关及时关注、跟进研究。面对外部风险挑战的持续提升,也需要进一步充实我国对外斗争法律“工具箱”,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目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列明的140件立法项目中,不少都与维护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其中,既有制定修改金融稳定法、国家储备安全法、出境入境管理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危险化学品安全法等涉及传统领域安全的法律;也有制定修改海洋法、原子能法、航天法、电信法、网络犯罪防治法、网络安全法等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的国家安全立法项目。此外,立法规划还专门规定了涉及“维护国家安全”需要进行立、改、废、释或者作出决定的,适时安排审议,畅通了立法的“绿色通道”。

  此外,要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在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24年通过了实施国家安全法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新疆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24年通过了《新疆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坚决反对美国涉疆制裁系列法支持受制裁企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决议》,其他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年来也出台了大量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的地方性法规。要充分发挥我国统一、多层次立法体制的制度优势,运用法律体系多层次规范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法治合力。要加强配套规定建设,补齐国家安全相关领域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配套制度短板,确保法律全面有效实施。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继续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持续推进国家安全领域立法进程,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提供制度支撑。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加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图1)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