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网)-官方授权登录入口

8月5日济南国防教育基地开展-“爱我国防”2025 年济南市青少年军事体验活动电磁频谱监测课程

  

8月5日济南国防教育基地开展-“爱我国防”2025 年济南市青少年军事体验活动电磁频谱监测课程(图1)

  “爱我国防” 2025 年济南市青少年军事体验活动的电磁频谱监测课程,作为新时代国防教育创新实践的重要载体,其设计理念与实施方式深度契合现代战争形态演变与青少年成长需求。以下从课程特色、教育价值、技术支撑及实践成效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课程采用军用级频谱监测设备与电子对抗模拟系统,涵盖手持监测仪、车载指挥平台等全链条装备。学员通过操作这些设备,可实时捕捉并分析无线电信号特征,模拟战场环境下的电磁频谱管控流程。例如,在 “红蓝对抗” 环节中,参训青少年分组扮演 “侦察分队” 与 “干扰分队”,通过信号分析、频谱压制等实战化内容展开对抗,真实还原信息化作战中的电子攻防场景。

  课程设置 “电磁环境分析 - 信号特征识别 - 干扰战术应用” 三级进阶体系。在理论层面,系统讲解电磁频谱作为 “第六作战域” 的战略价值 —— 从 1904 年日俄战争首次电子干扰到 2025 年全球电子战市场突破 520 亿美元的历史演进,揭示制电磁权对战场态势的决定性作用。在实践层面,通过 “频谱管控沙盘推演”,学员需在模拟复杂电磁环境中制定干扰策略,培养战术协同与临机处置能力。

  课程引入 AI 辅助决策系统,可模拟生成 16 种干扰策略并实时评估对抗效果,使青少年直观感受人工智能在电子战中的应用潜力。同时,采用 VR 技术构建虚拟战场,学员佩戴沉浸式设备即可体验无人机蜂群干扰、卫星通信压制等前沿场景,实现 “认知 - 体验 - 实践” 的闭环教学。

  针对青少年普遍存在的 “国防 = 传统武力” 认知偏差,课程通过展示 2024 年特拉维夫电网瘫痪事件 ——20 万美元级无人机集群穿透数十亿美元防空体系的案例,揭示电磁频谱战 “低成本高毁伤” 的颠覆性特征。这种 “以小见大” 的教学方式,使青少年深刻理解信息化时代国防安全的多维性,强化 “无形战场” 与 “有形国土” 同等重要的意识。

  课程设置 “电磁频谱创新工坊”,引导学员利用 Python 编程实现简易频谱监测系统,通过数据采集、信号分析等实操环节,将抽象的电磁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技术成果。这种 “做中学” 模式已初见成效:首期活动中,部分学员通过自主优化干扰算法,使模拟对抗中的频谱压制效率提升 30%,相关成果被收录至济南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库。

  在 “电磁频谱联合防御” 综合演练中,学员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频谱资源分配、干扰源定位、友军通信保障等多重任务。这种 “压力测试” 式训练,不仅检验知识掌握程度,更通过团队协作中的角色分工(如 “频谱分析师”“干扰战术指挥官”),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与抗压能力。据活动反馈,92% 的学员认为此类训练显著提升了其沟通协调与应急处理能力。

  课程教官团队由国防科技大学电磁频谱专家、现役电子战部队军官及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技术骨干组成。例如,曾参与 2022 年冬奥会无线电安保的山东省无线电监测站工程师,将实战经验融入教学,通过 “冰雪砺剑 - 2018” 寒区频谱管控案例,生动讲解极端环境下的设备维护与战术应用。

  济南国防教育基地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共建 “电磁频谱教学实验室”,配备价值千万的频谱监测车、电子对抗模拟方舱等设备,并接入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数据资源库,可实时获取全国电磁环境动态数据。这种 “院校 + 基地 + 行业” 的合作模式,确保课程内容与技术前沿同步。

  课程配套开发 “电磁频谱战虚拟实训平台”,涵盖基础理论学习、仿真对抗训练、成果展示交流三大模块。学员可通过账号登录系统,回顾训练数据、查看战术复盘报告,并参与全国青少年电磁频谱挑战赛,实现 “线下实训 + 线上拓展” 的立体化学习。

  首期 76 名学员在结营考核中,电磁频谱监测理论通过率达 100%,红蓝对抗实战考核优良率达 82%。更值得关注的是,课程激发了青少年的科技探索热情:37% 的学员表示未来希望报考电子信息类专业,21% 计划参与后续 “电磁频谱创新营” 进阶课程。

  活动主办方与济南市教育局联合推出 “国防教育学分认定” 制度,参与课程并通过考核的青少年可获得 2 个综合素质评价学分。同时,优秀学员将入选 “济南市青少年电磁频谱人才储备库”,优先参与军民融合科研项目与国际青少年电子战交流活动。

  课程相关报道在 “学习强国” 平台点击量超 500 万次,引发全国多地效仿。例如,青岛市已启动 “电磁少年军校” 项目,借鉴济南模式开发本土化课程;教育部国防教育司将该课程纳入《新时代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汇编》,向全国推广。

  计划引入华为、中电科等企业资源,共建 “电磁频谱创新实验室”,开发针对青少年的模块化教学套件,推动前沿技术转化为可普及的教育产品。同时,探索 “课程 + 竞赛” 模式,联合举办全国青少年电磁频谱挑战赛,形成 “学 - 赛 - 研” 的人才培养闭环。

  依托 “一带一路” 青少年国防教育联盟,计划与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开展线上联合训练,通过跨国电磁频谱对抗演练,培养青少年的全球视野与战略思维。2025 年 10 月,济南基地将承办 “上合组织青少年电子战夏令营”,进一步扩大课程的国际影响力。

  建议将电磁频谱教育纳入地方课程体系,参照 “人工智能进课堂” 模式,制定《中小学电磁频谱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各学段教学目标与实施路径。同时,推动立法保障,将电磁频谱监测课程纳入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标准,确保资源投入与长效发展。

  这一课程的创新实践,不仅为青少年打开了认识现代国防的新窗口,更探索出一条 “科技赋能、军民融合、体验驱动” 的国防教育新路径。随着类似课程的推广普及,或将重塑青少年国防教育的范式,为强国强军战略培育更多具备科技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Kaiyun官网登录